我院多位教师获得南京大学本科教学奖教金

时间:2021-04-11 03:51:03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校:南京大学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不断提升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以教为本、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尊师重教”文化,我校本科生院组织了2020年度本科教学奖教金申报工作,我院多位教师获得南京大学本科教学奖教金。

王伟、淳远、郑鹏、章文伟四位老师获南京大学魅力导师奖。

王伟教授带领的思政育人专业教师团队获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王伟老师近四年共指导9名本科生,其中7人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指导的三名本科生参与研究课题并做出了实质性科学贡献,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三篇研究论文。王伟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本科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2013级拔尖计划学生李鸣贺(现在美国Purdue大学读研)这样评价王伟老师:“王老师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我分配并计划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与科研。我入学时并没有入选拔尖计划,但是第二年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通过刻苦学习成功入选。无论是学校、专业还是导师的选择,王老师总是能耐心且细致地帮我分析,帮助我寻找最适合我的博士项目。我认为王老师是一位科研能力强劲、对待学生真诚且耐心、能够助力学生科研的优秀导师。”

淳远教授在南京大学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已有22年,他主持的《物理化学实验》入选南京大学“百”层次优质课程、南京大学“翻转课堂”。作为团队带头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入选南京大学“十三五”本科实验教学优秀团队。淳远老师曾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南京大学创新育人奖、南京大学教师教学成果奖,出版多本教材,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在本年度实验教学中,淳远老师从教学模式上、教学内容上、教学资源上都有所创新,有效保障了今年上半年线上物化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评价淳老师讲课很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总是很认真、耐心的回复每个同学的问题。

郑鹏教授从2017年学校设立新生学业导师起就一直担任化生大类大一新生的导师,帮助同学们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2019年,郑鹏老师和10名新生进行了四次不同主题的线下集体活动,和每位同学都讨论和分析了各自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寻找各自的解决方案。同时郑鹏老师也向同学们介绍了科研工作的特点,通过科研专题讲座和参观实验室等方式,让同学对化学学科和化学生物学的科研工作的特点有了直观的了解。通过各种方式和同学们的交流,也增加了大家相互间的了解和对学校和学科的认同。郑鹏老师指导的学生周一帆和杨竞捷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校级重点项目。同学们评价郑鹏老师为人和善、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同学们在他的引领下一点点探索大学新的道路和自我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章文伟教授在南京大学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已有25年,她主持的《综合化学实验》于2009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于2016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于2017年入选南京大学“百”层次优质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承担多项教育部、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并发表1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章文伟老师指导多位本科生参加实验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章文伟老师教导学生如何建立完整的研究体系,鼓励并组织同学们参加创新实验设计竞赛,在实验竞赛前期准备过程中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很多合理化建议,使得同学们的参赛项目不断完善并取得优异成绩。

俞寿云教授获南京大学中国银行教师教学成果奖教金,获奖成果“线上线下混合式基础有机化学双语化教学”。俞寿云老师自2013年起一直主讲化学化工学院拔尖班和匡亚明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课程取材新颖,贴近科研前沿,教学认真负责,使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为了使本科生尽快适应英文为主的科研语言环境,一直坚持中英双语教学;坚持基础知识传授和学术前沿介绍相结合,并将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奖的Suzuki反应引入本科生实验中,相关工作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总结发表于美国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上。参与编写了本科有机化学教材《有机化学原理》。建立基于教学立方和视频直播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相关的工作以通讯作者身份总结发表于《大学化学》上。

程旭教授获南京大学杜厦奖教金。程旭老师指导的本科生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承担南京大学“十三五”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一项,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以及近20篇科研论文。

赵斌副教授获南京大学新华报业优秀青年教师奖。赵斌老师在南京大学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已有20年,曾获“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杜厦奖教金”。赵斌老师主持的《化学原理》入选南京大学“百”层次优质课程、南京大学“翻转课堂”,《化学原理》课程以物理化学为主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入,公式及使用条件把握不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一解决方案,在近几学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芦昌盛、周爱东两位老师获南京大学优质线上教学奖。

芦昌盛副教授出版多本教材,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并承担多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本学期在获知必须线上教学的情况下,芦昌盛老师在《大学化学IB》课程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经过课程知识点架构重组、讲稿策划、讲课录屏、后期制作加工,完成了所有授课资源的准备和线上同步释放,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周爱东副教授在南京大学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已有20年,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承担十余项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出版多本教材以及发表近20篇教学研究论文。经过化工原理实验慕课资源建设、在线教学培训及线上试讲,疫情防控期间承担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2门本科在线课程教学。经深入实践,成功构建“虚拟仿真+远程操作”在线实验课程,《防疫期间化工原理实验部分内容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发表于《大学化学》。

各位获得奖教金的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升了我院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他们将继续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完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助力我院双一流学科的建设!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收集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sales@allpeptide.com

返回首页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704号;浙ICP备18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