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科系列学术报告会分别于2015年10月30日15:00-17:30和20:00-21:30、31日14:00-16:30在生命科学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全体老师、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等200余人聆听了此次学术报告会。参会师生领略了各位学术大家的科研精神和魅力风范,随各位专业领军人物享受了一次学术盛宴,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思路,学习了解了微生物学科各个领域的系统研究思路成果及前沿性发展趋势,受益匪浅。
学术报告专题一 2015年10月30日(周五)15:00-17:30
1.报告题目:纤维素降解酶系合成调控机理与理性改造
报告人:曲音波 教授 山东大学
时间:15:00-15:40
曲音波教的报告围绕如何提高生物降解纤维素效率进行了一系列的菌株筛选、菌种选育和遗传改造的工作,并初步进行了产业化应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曲音波,973首席科学家,曾任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转化技术。
2.报告题目:广义虫草菌的基因组研究
报告人:王成树 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15:40-16:10
王成树研究员的报告围绕广义虫草菌的测序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虫草资源提出了宝贵建议。
王成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人,中国科学院昆虫发育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昆虫分子病理学及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
3.报告题目:苏云金芽胞杆菌杀线虫机制进展
报告人:孙明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时间:16:10-16:50
孙明教授课题组围绕苏云金芽胞杆菌杀线虫机理展开了深入研究,首次证明苏云金芽胞杆菌存在多条杀灭线虫的途径。
孙明,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从事以芽胞杆菌为对象的生物农药研制和开发。
4.报告题目:RCO-1-RCM-1抑制粗糙脉胞菌生物钟基因frq转录的机制
报告人:何群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时间:16:50-17:30
何群教授课题组揭示出了一种之前未知的生物钟基因转录的调控新机制,这将对于了解WC非依赖性frq转录至关重要。
何群,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农业大学985引进特殊人才计划资助,主要从事研究粗糙脉胞菌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粗糙脉孢菌生物钟调控的分子遗传机制。
学术报告专题二 2015年10月30日(周五)20:00-21:30
5.报告题目:微生物技术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进展
报告人:余龙江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时间:20:00-20:50
余龙江教授对其利用微生物技术在药物合成工业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展示了其创新的思维方式和严密的论证过程,并鼓励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中要勤于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余龙江,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生物岩溶与生态重建研究室负责人。主要从事重要生物资源的系统基础研究以实现其在医药、生物化工及环境生态领域的应用。
6.报告题目:根瘤菌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机制研究
报告人:韦革宏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时间:20:50-21:30
韦革宏教授以其最新的微生物研究进展为切入点,引出了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及相关进展,介绍了在大尺度上植物根瘤菌的多样性变化,及根瘤内根瘤菌与植物内生菌的互作机制研究,其不断进行科研探索和思考的研究精神给师生们以极大的鼓舞。
韦革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国家“863”项目首席专家、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十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主要从事微生物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根瘤菌与植物及环境互作机制研究。
学术报告专题三 2015年10月31日(周六)14:00-16:30
7.报告题目:合成生物学驱动天然产物创新的方向性思考
报告人:邓子新 院士 武汉大学
时间:14:00-15:00
邓院士首先介绍了微生物天然药物的研发历程,展示了科技发展与为微生物药物之间密切的联系。接下来邓院士展望了天然产物深层次发展的动能,邓院士表示微生物药物科学和产业的发展,目前虽遭遇了一定的瓶颈,但同时也有更大的发展机遇。而这一学科的发展有赖于与更多新兴学科的无缝交融。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 生物合成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8.报告题目:小分子化合物介导细菌、真菌、线虫的相互作用
报告人:张克勤 教授 云南大学
时间:15:00-15:40
张克勤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如何通过艰苦的科研工作,寻找出了细菌、真菌和线虫之间的生态关系,证明没有自卫手段的线虫,在遭受线虫捕食时,通过分泌胞外信号寻求具有捕食线虫能力的真菌的帮助。
张克勤,云南大学副校长、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大学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遗传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线虫生防微生物领域中食线虫真菌的研究,为该领域的全国学术带头人之一。
9.报告题目:古菌怎样合成引物
报告人:黄力 研究员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15:50-16:30
黄力研究员介绍了古菌作为与细菌、真核生物并列的第三种生命形式,多生活于极端自然环境,表现出极为丰富的遗传与代谢多样性,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产物。此外,古菌虽为原核生物,却在遗传信息传递方面与真核生物相似,所以是研究真核生物遗传机制的简单原核模型。黄力教授生动的介绍了自己课题组成员如果发现、探索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
黄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微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北京微生物所所长。长期致力于古菌及其环境适应机制的系统研究。
(生科院供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收集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