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学院首次提出锰氧化物材料H+/Zn2+协同嵌入的机制

时间:2021-04-06 17:43:05学院:新材料学院学校:北京大学

    新材料学院2019年10月10日讯,我院潘锋教授团队在研究工作中取得最新进展。

    水系Zn/MnO2二次电池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能量密度较高等诸多优势,是未来大规模储能器件的优良载体。但放电过程中Mn2+溶出、H+/Zn2+嵌入/脱出引起的相转变、层状结构坍塌、电化学惰性副产物生成等均会造成MnO2正极材料容量的快速衰减,这极大的制约了Zn/MnO2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在诸多的容量衰减原因之中,H+/Zn2+嵌入/脱出引起的相转变过程被认为是MnO2材料容量衰减的最本质原因。如能通过晶体结构及形貌的调控设计,得到一种在H+/Zn2+嵌入/脱出中能保持极好结构稳定性的锰氧化物材料,Zn/MnO2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就能得到极大提高。

    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近期调控设计得到了一种具有特殊纳米片层结构的锰氧化物,并首次提出了锰氧化物H+/Zn2+协同嵌入的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科技期刊Small(IF 10.857)上。该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反应,制备得到了单斜晶系(P21/c(14))的锰氧化物纳米片(MnO2H0.16(H2O)0.27,MON),其中纳米片层厚度仅~2.5nm,该特殊结构极大的降低了离子扩散距离,促进了H+/Zn2+嵌入/脱出的反应动力学。其次,该研究采用多种实验表征方法,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首次提出并验证了H+/Zn2+在MON充放电过程中协同的嵌入/脱出的观点。最后,该研究也发现了H+的嵌入/脱出是MON正极材料高倍率性能的本质原因。

    该工作是在潘锋教授指导下,由团队成员赵庆贺(特聘研究员)和陈鑫(18级硕士生)共同完成。该工作得到了国家材料基因工程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smll.201904545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收集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sales@allpeptide.com

返回首页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704号;浙ICP备18001318号